科普知识

公民健康素养66条第四十七条

发布时间:2018-12-09 20:51:02   点击:
  • 合理用药,能口服不肌注,能肌注不输液,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

    使用抗生素的常见误区

    误区1:感冒就用抗生素

    病毒和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。病毒引起的感冒为病毒性感冒,细菌引起的为细菌性感冒。而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效。  

    事实上,人类的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,90%以上是由各类呼吸道病毒引起的,由细菌引起的只是极少数。所以感冒就用抗生素治疗是极不可取的。

    误区2:发烧就用抗生素

    引起发烧的因素有很多,而抗生素仅适用于有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发烧,对病毒、麻疹、腮腺炎、伤风、流感等患者不但没有效果,反而会促进细菌耐药。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    误区3: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

    很多人腹泻、手上出现小伤口时,会自行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,这是错误的。实际上,抗生素预防感染只能在特定情况使用,有严格的适应症,如做结肠和直肠手术前可使用等。若在没有感染性疾病的情况下,动不动就使用抗生素来预防,反而会引起细菌耐药和体内菌群紊乱,增大感染风险。

    误区4:抗生素越“贵”越“好”

    许多人迷信“高价”抗生素,认为一分钱一分货,抗生素越贵效果越好,有时还主动要求医生开价格高的抗生素。其实这是个误区,因为每种抗生素都有其自身的特性,优势劣势各不相同,一般要因人、因病选择。如红霉素和亚胺培南治疗支原体感染。

    误区5:“久病成医”

    许多患者以为自己得过几回感染性疾病,就知道怎么使用抗生素。于是,一旦再次感染,就会自行服用以前吃过的抗生素,以为这样就可以了。其实这是不可取的。因为合理使用抗生素除了严格把握使用指征外,还需要根据感染疾病部位、基础疾病、发病情况、既往抗生素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,并结合细菌耐药数据选择抗生素。因此,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。

   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呢?

    每年数以千万患者使用抗生素后出现皮肤过敏、恶心、呕吐,甚至死亡等不良反应。目前国内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抗生素不良反应。中国三分之一的残疾人属于听力残疾,而60%到80%的致聋原因与使用抗生素有关。

    如何避免抗生素变成有害的物质呢?

    公民健康素养要求知晓:合理用药,能口服不肌注,能肌注不输液,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。

    什么是静脉输液?

    静脉输液:俗称打点滴,是指患者通过静脉给予液体或注射性药物,改善微循环、预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,达到治疗患者疾病的目的 ,通常是在患者无法通过口服或肌肉/皮下注射药物得到有效治疗时才选用的给药方式。

    为何不建议首选静脉输液?

    口服药物:通过胃肠进行吸收,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。

    肌注注射:因所给药物的剂量较小,也不太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。

    静脉给药:同样的药物,静脉给药比口服和肌内注射,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高,反应快,危害要大。

    打点滴或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。输液是一种侵入性、有创性的给药方式,未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,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,虽然发挥药效更快,作用强,但风险与危害更大,同时费用贵。

    一般在以下3种情况才需要输液:吞咽困难、严重吸收障碍时、病情危重,发展迅速时。

    预防保健科



上一篇:公民健康素养66条第四十六条
下一篇:想要瘦,睡饱饱